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台灣的生態旅遊 -讀書心得

       2013. 06

       [台灣的生態旅遊] 這本小冊子, 當我翻開它時, 不禁從頭到尾, 一下快速瀏覽一遍. 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書, 尤其對山水旅遊有極度興趣的人, 感受深刻, 也激發心裡共鳴. 從年青時代, 我就喜歡攀登台灣高山, 民國六十年代起, 那時尚年青力壯, 也有一些登山同好伙伴, 就經常到台灣各地高山峻嶺攀爬. 當時的登山設備還很簡陋, 山林道路仍還未普遍開闢, 在原始山路崎嶇彎曲上下攀登, 雖然很辛苦, 但是, 接觸高山純樸生態風情之美, 那種開懷吶喊心境, 至今還留存在心底, 歷久如新. 在本書裡所提到許多旅遊地點, 除大眾旅遊的遊憩景點外, 像拉拉山自然保護區與巴福越嶺道, 棲蘭, 明池神木園區,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砂卡礑步道, 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與嘉明湖, 宜蘭龜山島, 能高越嶺道和光被八表石碑, 尖石鄉之司馬庫斯, 阿里山之達邦, 達那伊谷, 還有最近走訪的台東森林博物館, 台東旭海的阿一旺古道等地區, 都是曾經是留下足跡的所在. 雖然現在年歲已大, 也不再適合高山峻嶺挑戰, 但心仍嚮往這些山林生態之旅.

      本書作者楊秋霖君, 是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 曾是林務局主管官員,長期參與台灣森林業務的管理和事務, 對台灣山林生態有專業學術外, 更有親身投入的珍貴經驗. 他從實務面來編寫這本[台灣的生態旅遊] 一書, 除敘述生態旅遊的意境, 內涵與精神外, 並針對台灣具有發展生態旅遊條件的景點, 分析其核心價值與差異性, 舉出在生態旅遊發展之優勢, 劣勢與機會. 並從生態旅遊的背景與歷史, 結合生態保育倫理, 生態美觀學, 強調向自然學習的重要性. 同時也對台灣未來發展生態旅遊之問題和推展模式, 分別提出重要觀點.

      從生態旅遊發展歷史觀察, 生態旅遊是起源於戶外休閒活動. 早年僅是那些皇親貴族,有錢人士所安排的狩獵, 探險活動. 在大自然森林裡, 享受原野青山綠水的奔放歡愉.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 生活富裕後, 有能力來分享, 這種親近大自然或山水美景的活動, 在辛勞工作之餘, 休閒旅遊也漸漸成為調劑身心的風潮. 另方面, 也演變成現代文明生活的一部份, 同時更為多元化, 從本地郊野, 國內景點, 到國外地區. 從平地, 原野, 湖泊, 到森林, 高山峻嶺, 都是安排旅遊的地方. 時間也可從一, 二天或三, 五天. 甚至一週, 一個月, 幾個月不等. 尤其在現代都會生活的人, 已漸嚮往自然原野, 林木山水的青翠和寧靜. 一有閒暇, 總會安排到附近山林或淺山, 深山去旅遊, 接近大自然. 但隨著旅遊的普遍化,對景區的影響和衝擊, 也日益增加. 因此有一些先賢有遠見之士, 提出卓見, 提供大眾和主管單位的認知. 休閒旅遊, 應該重視土地倫理與生態美學, 認為土地是群集的概念, 應納入土壤, , 動物, 植物. 人類是這個群落的成員, 應本著愛與尊重的心情使用土地. 無論如何, 要讓生態環境, 山林大地, 與生存的動物和生長的植物群體彼此尊重, 相輔相成, 永續伸延.

      台灣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區, 36千平方公里的面積裡, 有豐富的山林資源, 有許多河流,湖泊. 孕育無窮的原生動物, 植物. 海拔從平地到海拔近四千公尺, 有三分之二的高山峻嶺, 氣候有亞熱帶, 溫帶,至寒帶的山林, 風景秀麗, 生態豐富. 確是人稱寶島所在.台灣有原始山林, 那是非常幽美令人嚮往的地方. 早年這些原始山林尚未開發, 僅有原住民生活狩獵山徑, 後來是官方為管理和通貨需要開闢步道, 以及日據時代, 為砍伐台灣珍貴原始林木, 而闢建的森林鐵路和相關山路, 與東西橫貫公路開闢. 這些早期的路徑, 就是登山的基本路線. 進而開發出許多的高山登山路線, 也延續發展出台灣生態旅遊的各條途徑. 沒有到台灣深山林野, 不能體會台灣的美麗與壯偉. 也因此, 近幾十年政府配合大眾需求, 也成立相關主管單位, 專責管理, 劃分區域, 投入經費人力, 做有系統的管制. 如林務局所轄風景區, 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 確實對台灣山林生存保護 有相當的成效. 但是不斷成長的旅遊人口, 對生態環境 確是有難以避免的衝擊. 因此生態旅遊的基本概念, 是要強調生態旅遊, 應對當地自然與文化的衝擊最小, 對所在地主有最大的經濟效益, 遊客也能得到最大的遊憩滿意度. 所以台灣推展生態旅遊策略, 要從大地自然生態環境保護, 坐落土地民眾的權益尊重, 和旅遊大眾的滿意收獲, 等各方面取得共贏, 才是圓滿的.

       休閒旅遊現在已成為全民運動. 台灣各地旅遊風景區, 隨時都有大批的旅遊群眾, 不論是週日假期, 或平常日子, 來來往往的遊客, 常聚集一起, 顯得人潮滾滾. 但是, 許多旅遊活動大多熱鬧有餘, 而卻品味不足. 如何做有效引導教育, 當然這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本書作者, 在序文內提到, 生態旅遊強調之五大精神: 如基於自然與文化重視, 環境教育喚起, 保育意識支持, 地方永續發展,利益回饋社區等, 應該是非常重要觀念 .雖然各種旅遊型態方式很多, 但是, 能令人身心深刻回味的, 應該是自然生態旅遊活動. 本書特別對台灣一些, 自然保護區, 國家公園, 國家森林遊樂區, 離島等, 幾個旅遊景點, 以專業角度, 做客觀分析, 並就其優勢,劣勢,機會做真實的敘述. 讓我們能得到明確的知識, 也希望普羅大眾, 對生態旅遊有更深刻的認知. 讓生態旅遊活動能永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